(马娇娇)“杨某忠家的水管埋得太浅,冬天易冻裂,得找施工队看看,协调重新布管”
“刘某平家房屋墙皮剥落、梁体开裂,属危房,明天联系住建部门上门做评估”
“两盏路灯不亮了,傍晚老人孩子出门不安全,先查线路还要赶紧报修”
……
东方红村村委会的办公桌上,一本摊开的“驻村日志”墨香未散,字里行间的细碎心事,像一串细密的针脚,把乡亲们的急难愁,一针一线缝进了老干警叶忠的驻村日常。
化难:于微末处见真情
来到东方红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辖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挨家挨户的走访中,了解到魏大爷的难处。
魏大爷的党龄已有四十余年,一直热心参与村内事务,谁家有难处,他总第一个上前搭把手,是群众眼中的“老黄牛”。可一场意外的烫伤,让这位闲不住的老党员日常出行成了大难题。
“魏大爷,急需轮椅一台”。随身的记录本认真的写下这样一句。
回到村上,叶忠立刻开始联系。他先后拨通了市残联、民政局和几家爱心企业的电话,却都因程序复杂等原因一时难以解决。没有犹豫,他自费购买了一把轮椅,第二天送到了魏大爷家中。
他为烫伤老党员解决出行难题的事儿,也在村里广为传播。
这只是叶忠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两个月里他走访了全村125户家庭,推动解决诸如医疗报销、孤寡老人照料等实际困难,把“驻村干部”这四个字,写成了一本群众认账、百姓叫好的“暖心日记”。
解纷:于情法里断公道
村里的矛盾纠纷,往往牵连着家长里短的情感,也考验着处事者的法理人情。作为一名法院工作36年的老干警,叶忠处理起这类事,总能找到那个平衡点,在守住规矩底线同时暖透群众心窝。
一起棘手的土地纠纷,曾是这位驻村书记心头沉甸甸的牵挂。李某大伯子刘某原址翻建房屋需占用其土地,两家因纠纷产生激烈矛盾。李某丈夫常年在外,家中条件困难。
在纠纷调解陷入僵局、刘某提出换地方案而李某不同意时,叶忠的走访并未停止,习惯性地检查起“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在检查中发现李某家自来水因管道冻裂长期无法使用,同时欠缴水费3000多元。一头化解纠纷一头解决用水,多次联系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反复沟通说明该家庭的特殊困难,协商减免了大部分费用,并对剩余部分进行补缴,用水问题得到解决。
当水龙头中涌出的清冽自来水,李某从心里信服这位驻村书记,两家多年积怨在叶忠的调解下得到化解,拉近了亲情。
这样的事还有不少。他总能于情、理、法的交叠处,找到那把解开心锁的“钥匙”,将一桩桩积怨化作一团团和气。
共建:于发展中促振兴
驻村帮扶不仅要纾一时之困,更要谋长远之策。
他积极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在村部组织开展多次“法治进乡村”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剖析真实案例、解读法律条款,生动讲解群众关切的法律问题,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内核。
与此同时,产业振兴规划也在稳步推进。立足东方红村鱼塘资源丰富、小麦品质优良的先天优势,叶忠与村“两委”精心策划了“鱼麦香”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利用鱼粪作为天然肥料滋养麦田,减少化肥使用,提升小麦品质与生态价值;收获后的优质小麦再经深加工,制成挂面等特色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目前,该项目方案已报送至镇政府审批。
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提质增效的绿色发展模式,正悄然唤醒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为村民铺就一条兼具效益与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叶忠的驻村日记还在继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法院干警的初心和使命,在东方红村的土地上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他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地扎根在基层,为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和乡村的振兴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