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7年了,这家僵尸企业终于重生了,感谢法院为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青铜峡工业园区负责人欣喜地说道。近日,青铜峡法院运用府院联动机制,执行到位近3000万元,成功盘活曾经遍地杂草、厂房破旧的“僵尸企业”,创造近五十个就业岗位,使该企业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债务繁多权益兑现陷僵局
2018年以来,青铜峡法院陆续受理宁夏某科技公司涉拖欠金融机构借款、欠付工程款、劳务工资等多起执行案件,总债务高达350余万元,在其他法院涉执金额更高达3000余万元。但该科技公司早已因资金链断裂停止生产经营,公司的233.7亩工业用地和1.6万余平方米的建筑设施也因此闲置多年。
案件执行中,执行法官多次下沉走访,实地调查宁夏某科技公司经营、负债及资产规模等情况,发现该公司除土地、厂房外无可供执行财产,且名下土地、厂房及办公楼等资产均已抵押给银行,并被其他法院轮候查封。由于相关资产被查封,导致剩余价值评估困难,若强行启动司法评估程序,不仅耗时漫长,债权人的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执行法官明白,单纯法拍已难以解决“资产处置-产业导入-债务化解”的闭环问题。
“公司有那么多土地、厂房,为什么不拍卖解决我们的工程款?”“执行这么长时间,没有任何进展,法院这是在故意拖延!”,多位申请执行人从外地赶来,在法院接待室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面对申请执行人的质疑、抱怨,执行法官耐心、细致解答,积极回应申请执行人的每一项诉求。可债券难兑现的问题像一块挪不开的巨石横在执行法官心头。
府院联动激活“沉睡”土地
为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青铜峡法院主动对接青铜峡市政府,共商治本之策。2025年初春,依托府院联动机制,青铜峡法院向市政府推介上述闲置地块,建议将所涉资产处置纳入地方产业升级规划,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资产变现,促进地域经济转型发展。此举得到青铜峡市政府高度重视,就此部署开展“引凤归巢”行动,面向全国招商引资,组织相关人员赶赴全国各地,推介上述闲置资产。
在市政府强力推介下,江苏某新能源公司表达了收购、投资意向。经多轮磋商,江苏某新能源公司与工业园区管委会就资产收购事项达成一致,并按步骤开展资产清点、债务核查等工作。青铜峡法院及时提供宁夏某科技公司涉案执行金额及资产查封信息,并表示若案件执结,法院将第一时间依法解封资产。
与此同时,执行法官将资产收购进展及时告知案件申请人,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谢谢法官,这么长时间了,原来法院并没有忘记我们的事”,当听到案件有了转机,债权人王某激动地打来电话。青铜峡市政府也多次召集法院、自然资源、税务、人社等部门召开联席会,力争合力解决资产收购、过户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障碍。
“空厂房”蝶变经济转型“新引擎”
经过数月的协商谈判,江苏某新能源公司正式决定出资收购涉案企业土地及地上资产,并且代偿该公司所有债务,另投资3亿元配套建设年产10亿米光伏框架项目。该企业在购得土地、厂房后,在青铜峡市政府、法院、园区管委会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短时间内顺利投产,有效激发了辖区经济活力。目前,涉案土地已经完成资源优化配置,即将迎来涅槃重生。曾经的“空厂房”,正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这场府院联动“引凤归巢”的成功,不仅让闲置资产“活”了起来,让金融机构、申请人债权得以实现,更让司法公信力、政府执行力、企业生命力实现同频共振,也为扩大青铜峡企业用地存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可供复制的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