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莹)近年来,青铜峡市人民法院以“六项能力水平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青蓝工程”,着力解决青年干警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审判经验不足等问题,为审判执行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近三年,7名青年干警荣获自治区级先进个人。
创新“三带三促”导师帮带机制,破解能力短板。建立“1+N”师徒结对培养模式。选优配强导师团队,组建由15名资深法官、业务骨干构成的导师团队,采取“老带新”“强带弱”方式结对15组,通过案例研讨、庭审指导、文书批改等方式开展“日常带教+定期指导”。打造“青蓝讲坛”赋能平台。构建“红色+业务+法纪”三维讲堂体系,组织干警赴余家桥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育。聚焦审判实践所需与业务难点痛点,以建工案件裁判思路、调解的方法与技巧等为题,举办“青蓝讲坛”28场次,覆盖661人次。创新“三访四学五聚焦”廉洁教育模式,组织职务犯罪庭审旁听、典型案例大家谈等警示教育活动22次。建立“三维一体”考评体系。实行“徒弟成长档案+导师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审管办每月通报办案质效指标,督察室动态跟踪司法作风,政治部将帮带成效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干警司法作风、履职能力进一步优化。
构建“三维淬炼”培养体系,加速人才成长。政治历练铸忠诚。聚焦审判能力现代化需求,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党组领学、支部跟学、干警践学的三级联学机制。组织开展政治轮训5批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纳入必修课程,青年干警人均参训时长超120学时。举办“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凝聚青春力量 共话青年担当”等大学习大讨论活动6场次,进一步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专业训练强本领。创新“同堂培训+擂台比武”模式,组织青年干警参与法官专业会议、庭审观摩等实践活动20余次,举办文书评比、技能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13场次。开展“执行达人挑战赛”,通过亮成绩互帮、互鉴、互学,形成浓厚竞争氛围。实施“墩苗计划”。选派16名干警到执行一线、基层法庭轮岗锻炼,针对涉民生、破产重组类案件,组建以青年党员为主体的执行先锋队,盘活宁夏盛龙橡塑闲置10年资产,开展春雷行动、清欠薪酬等集中执行31场次。由青年法官撰写的两篇裁判文书分别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全区法院精品裁判文书。宁夏普华治金制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入选《全区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典型案例选编》。
健全“三化联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考核评价科学化。探索设置干警考核的差异化、可量化指标,修订出台《部门效能目标考核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日常考核+年度考评”双轨机制,推行“一季一小结、一季一评、一季一审定”模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近3年年度考核优秀的干警中晋升职级18人。成长通道多元化。构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梯次培养路径,去年以来,提拔“80后”副科级干警5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23名政法干警、25名聘用制书记员实现职级晋升,向中院遴选输送青年法官3名。实施“双培养”工程,发展90后党员5名,储备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21名。关爱保障体系化。建立“六必谈”谈心机制,举办年轻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升级改造体能训练室,落实干警体检、心理疏导等关爱措施。以青年干警为主力组建合唱团、篮球队,通过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塑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队伍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